眾所周知,茅臺鎮醬香酒成名于漢代武帝,后來茅臺鎮醬香酒于1915年在巴拿馬斬獲金獎譽滿中華,再后來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茅臺鎮用茅臺鎮醬香酒療傷修養,如今以茅臺為代表的茅臺鎮醬香酒名滿天下。茅臺鎮醬香酒成名于漢代武帝(公元前156年-公元前87年),到民國1915年名滿天下,之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空白的,是沒有實物考證的,是沒有歷史記載的,顯然不科學、不嚴謹,直到茅臺鎮“宋代官窖”的出現,不僅填補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空白,讓公眾更為直觀的認識到,宋代官窖的出土,承上啟下佐證了茅臺鎮釀酒歷史的源遠流長。
出土的宋代官窖(位于茅臺鎮古鎮酒業)
漢武大帝欽定醬香貢酒
太史公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記載仁懷出產的枸(蒟)醬酒時寫道,“武帝‘甘美之’”。公元前135年,漢武帝劉徹派遣時任漢朝外交使的唐蒙出使南越(今廣東),在南越王的宴席上,唐蒙喝到鳛(習)國一個小鎮(今仁懷市茅臺鎮)所產的枸醬酒,回味無窮。為取悅漢武帝,唐蒙特意繞道南部,取得枸醬酒獻給漢武帝,武帝飲后,覺得甘美異常,贊其“甘美之”,從此欽定其為歲歲入朝的貢酒。這異常甘美的枸醬酒便是今天茅臺鎮醬香酒的雛形,枸醬酒的佳話也因此流傳千載。
漢武帝塑像
宋代官窖描述兩宋釀酒史
宋王朝分為北宋、南宋,北宋都城汴梁(今河南開封),南宋都城臨安(今浙江杭州)。南宋時不比北宋,北宋時不比盛唐、盛漢,即使是皇帝,也難以像漢武唐宗一樣征選天下美物進宮享用。南宋時國土面積相對較少,四周強國林立,為了增加國庫收入,延續北宋時的“榷酒制度”,即官府控制酒的釀造及流通,后來實施“撲買制度”,即官府把酒務、坊場通過競標的形式交給商人,但是依舊保留了部分官窖專為皇帝及王公大臣們釀制御酒。
南宋的疆域
2011年在古鎮酒業出土的六個方形窖池及石制六角缸,于2016年被考古學家鑒定為南宋晚期的文物。窖池壁上神秘的菱形圖案、卷枝花卉清晰可見,每面均有石雕裝飾的石制六角缸為釀酒前祭祀物品,據相關專家分析,此窖池為南宋窖池,如此精美及講究的窖池,釀造之酒絕非市面流通之酒,很有可能是供皇宮大內使用,也就是皇帝飲用及賞賜群臣的御酒。
出土的宋代官窖及石制六角缸
茅臺鎮醬香酒斬獲巴拿馬金獎
1915年茅臺鎮兩家作坊產出的酒(王茅及華茅)作為名優特產送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。當時農商部來加區分,一概以“茅臺造酒公司”的名義送出,統稱“茅臺酒”。當時的送展的茅臺酒包裝為深褐色陶罐,樸實無華略顯土氣,并未引起觀眾及評委們的關注。我國代表急中生智,佯裝失手摔碎茅臺酒,酒香四溢彌漫整個會場,吸引觀眾及評委們紛紛品鑒,醬香典雅、空杯留香等獨有的特點贏得了評委們的好評,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,被譽為世界名酒,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、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并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,從此蜚聲中外。
1915年參展的茅臺酒及巴拿馬金獎的影印資料
四渡赤水成就茅臺鎮醬酒佳話
1935年,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茅臺鎮,四渡赤水出奇兵,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工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,不僅打擊了敵人的有生力量,而且徹底擺脫了敵人的包圍,為戰略大轉移奠定了基礎。工農紅軍戰后在茅臺鎮短暫休養,當地百姓拿出自家珍藏醬香酒慰問紅軍。由于當時缺醫少藥,紅軍戰士們舍不得享用珍貴的美酒,視其為藥品用其對傷口清洗進行消毒、消腫,休養恢復。周恩來總理說,中國革命的勝利,也有茅臺酒的功勞。神奇的仁懷茅臺鎮,神秘的茅臺鎮醬香酒,因為與工農紅軍的結緣,注定了將會有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茅臺鎮百姓用茅臺鎮酒慰勞紅軍(胡戎及李武共同創作)
酒,重歷史,重品牌,重工藝,無非“傳承”二字。醬香酒成名于漢代,發展于宋代,成熟于民國,昌盛于當代,講究的亦是“傳承”二字。宋代官窖的出土,讓武帝甘美之更鮮活,讓巴拿馬斬獲金獎更生動,不僅填補了茅臺鎮自漢代到明清之間兩千多年的歷史空白,而且改寫了茅臺鎮的釀酒歷史,將現存的古窖池歷史往前推進了數百年。(佳釀網 歐陽千里)